針對實價課稅議題,多數房地產業者認為,若無配套措施,市場必會陷入一陣混亂,有業者直言,實價課稅對地主衝擊最大,地主要繳更多的稅,如果轉嫁到土地價格上,房價恐怕會被墊高。
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說,台灣的自有住宅有近800萬戶,若加上商用不動產,約1,000萬戶不動產,這些不動產當初都沒有登錄實際取得成本,未來又該如何評斷實價?
興富發建設董事長鄭欽天則呼籲,對於實價課稅議題,政府應先召開公聽會,聽取眾人意見;他認為,過往依照公告現值課稅,因為公告現值與市價還有一段落差、有調整的空間,政府可透過每年調高公告現值、逐步增加稅收。
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說,實價課稅的依據應該是實價登錄,全台每年交易量約40萬戶,占既有自有住宅戶數約5%,也就是說,約要20年後才能達到100%的自有住宅都有實價;實價課稅若要執行,至少得在實價登錄上路十年後,才較有可行性,假如貿然實施,市場必有混亂期。
有一說是政府可能依照區域成交行情來評判實價,但廖本勝認為,每一間房子的價值都不同,即便是同一棟大樓,也會依照樓層、屋況而不同,若用區域行情估實價,實在不公平。
甲山林董事長祝文宇也覺得,實價課稅對地主的影響最大,以後地主要交更多的稅,勢必會轉嫁到土地售價上,建商要花更多錢買地,房價因地價墊高、當然也就會跟著上揚,造成反效果。【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自用住宅十年內不加稅
內政部長江宜樺昨(3)日表示,不動產稅制的著墨是「移轉優先、持有在後」,持有中的「自用住宅稅率不變、非自用住宅由財政部決定」。
為符合居住正義,馬英九總統昨天公布的黃金十年計畫,在不動產稅制上承諾「不增加自用住宅稅率」,但會推動限期建築及課徵空地稅;同時要逐步落實不動產交易實價課稅。
江宜樺解釋,包括奢侈稅開徵、個案實價登錄都是針對不動產交易,先處理與交易有關的稅制,接下來才會處理持有部分。
持有的稅制是地價稅和房屋稅,隨實價登錄的案件累積成長,會調高公告地價和房屋評定現值慢慢接近市價,江宜樺說,這就是「擴大稅基」。
持有方面又區分成自用住宅和非自用住宅。江宜樺說,「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中寫得很清楚,未來十年自用住宅的稅率不會增加,包括自用住宅的地價稅稅率和房屋稅稅率。
黃金十年計畫沒有承諾非自用住宅的稅率不增加,江宜樺說,非自用住宅的部分怎麼調,將由財政部決定。
至於高房價地區增加住宅供給,未來一年,內政部將興建1萬戶以上的合宜住宅及社會住宅等;也要加速開發淡海新市鎮等。蓋完後下一步要如何走,江宜樺指出,視需求而定。
【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