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口臭困擾很多人的問題,對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不友善與不便。有些人總是奇怪,為什麼自己很注意個人衛生卻還是會有口臭?中醫認為口臭是由於胃火旺,或濕濁蒸騰所致。平時除了注意口腔衛生外,還應適當食用具有清熱化濕、避穢除臭之食品。
以下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視,但是卻很重要的幾種導致口臭的原因。
1、早晨起床後口臭特別嚴重,是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舌頰肌肉基本上處於休息狀態,易導致口臭;
2、容易激動、發怒或者憂鬱的人,常發生口臭;婦女在月經期和孕期也比較容易發生口臭;
3、飲食習慣對口臭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洋蔥、蒜、動物脂肪等食物都會引起口臭;有些病人服用某種藥物後也會產生口臭,如二甲基硫化物、奎寧和抗組織胺類藥物等。
4、消化道炎症可能導致口臭。如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消化道能源阻礙,因腸道內容物滯留、反流而易湧現口臭;便秘的病人,因糞便中有糞臭素、氨氣、硫化氫等物,也會因氣息反流到口腔,導致口臭。
小編向大家推薦幾種防口臭的食物,歡迎嘗試哦,屢試不爽!
1、牛奶
牛奶進入胃里之後會以脂肪臘的形式將形成惡臭原因的成分包住,對消除大蒜的臭味特別有效。這是因為牛奶的氨基酸和大蒜的蒜頭素等相結合的緣故。吃奶酪和乳製品的時候也有相同的效果。
2、綠茶、咖啡、紅茶
綠茶中的葉綠素、類黃酮含有對消除口臭非常有利的成分。類黃酮是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黃色素,從前將其作為染料使用,它的除臭效果非常好,目前市場上也有加入類黃酮製成的口香糖。中藥中的甘草、葛根的有效成分就是這種成分。
3、酸性食品
檸檬和梅干以及酸性食品中所有的有機酸有分解形成口臭原因的蛋白質的功效,並能防止食物殘留物腐敗發酵。酸味還能促進唾液分泌,提高口腔的自淨作用
4、海帶
近年研究發現,在海帶中存在著高效的消除臭味的物質,其消臭的效果是現有口臭抑制物黃酮類化合物的3倍。因此患有口臭的人常食海帶有消除口臭作用。
5、其他食物方法緩解口臭。
1、山楂去除口臭:山楂9~12克,煎湯當茶喝,可除口臭。
2、桔皮甘草白糖去除口臭:等量桔皮、甘草、白糖,開水沖服,常服可除口臭。
3、蜂蜜葵花子去除口臭:將葵花子搗爛與蜂蜜調成丸,含在口中,可除口臭。
4、橄欖明礬水去除口臭法:取10克明礬,溶於100克水中,再放入10個搗碎的橄欖,浸泡半小時後,用來漱口,每天3~4次,每次15分鐘左右,連用2~3天,一般即可去除口臭。
5、茶葉去除口臭:(1)慢慢咀嚼若干片茶葉。可暫時消除口臭。 (2)堅持每天喝1杯新茶泡的茶水,半月左右可根除。
6、肉去除口臭:將肉煮熟,等涼後切片,蘸鹽末服食,可去除口臭。
7、荷葉去除口臭:荷葉3~5克沖泡飲用,口臭可除。
8、菊花茶去除口臭:20克菊花,放4杯水煮成菊花茶,經常飲用,可除肝、胃疾病引起的口臭。
9、淘米水去除口臭:將淘米水燒開後用來漱口,能治療口臭和口腔潰瘍。
10、丁香去除口臭:丁香2克,分數次含於口中,可除口臭。
11、花生去除口臭:去皮花生仁燉開水,常服有除口臭功效。
12、蘆根去除口臭:取40克鮮蘆根、10克防風,加適量冰糖,煎湯飲服,每日3次,連服數日,即可去除口臭。
防口臭營養粥
1、藿香粥
將藿香15克(鮮品30克)洗淨,放入鋁鍋內(一定要用鋁鍋),加水煎5分鐘,棄渣取汁待用。再將粳米50克淘洗淨,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煮,待粥熟時,加入藿香汁,再煮沸即可食用。
2、薄荷粥
將鮮薄荷葉30克(乾品15克)洗淨,入鍋內加適量水熬,棄渣取汁待用。將粳米50克淘淨,加適量水煮至米熟,再加入薄荷葉汁,煮沸即可食用。
3、荔枝粥
將荔枝去殼洗淨之後,和米一起熬製,煮成稀粥即可。晚餐時食用,4天為一個療程,具有溫陽益氣,生津養血功效。適用於口臭,老人五更瀉。素體陰虛火旺的老人忌食
4、麥門冬粥
將麥門冬20~30克洗淨,入鍋加水煎熬,棄渣取藥汁待用。粳米50~100克淘淨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再將麥門冬汁和冰糖適量同入鍋內,置武火上燒沸,用文火煮熟即成
5、生蘆根粥
材料:蘆根30克,大米50克
做法:蘆根洗淨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15分鐘,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每日1劑,宜每早空腹服用,約5劑見效。專治因舌乾或牙齦腫爛造成的口臭。
6、黃瓜粥
材料:黃瓜50克,大米100克。
做法:黃瓜去皮切片,與大米同煮粥,隨意服食
7、鹹魚頭豆腐湯
鹹魚頭味甘兼具清熱作用,而豆腐性涼,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口腔潰爛、便秘、口臭和牙齦腫痛等都甚有功效。
材料:鹹魚頭1個,豆腐數塊,生薑1片。
做法:洗淨所有材料,鹹魚頭斬件稍煎後與生薑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猛火滾約半小時,放入豆腐再滾20分鐘便可。
此外飲食清淡,多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食物有利於清潔口腔,還應適當食用具有清熱化濕避穢除臭之食品,如甜瓜子為末口內含之;茴香作湯飲或生嚼;橘餅常嚼食;用蘇子煮水漱口;烏梅脯含化等均有祛口臭作用。
希望大家清清爽爽每一天!資料來源:德州新聞網、安徽健康網、中國健康網、愛美網、新浪健康論壇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欲複製或轉載文章,請記得註明出處【媽媽育兒百科】,謝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