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幼兒學說話時期,家長常常發覺孩子說話會結巴,擔心寶寶是否有口吃語言障礙,其實2歲左右寶寶說話偶而會出現重複句子別太緊張,這是自然的現象,多數都會隨著成長而修正,但是如果口吃現象不見改善,家長就要正視這個問題。
一、小兒口吃類型成因
1、生理因素口吃
生理因素引起的口吃,主要為中樞神經或運動神經功能失衡,出現發展遲緩問題,人體口、唇、舌動作均屬於精密動作,如果協調功能不佳,自然會影響舌頭運動,使得說話不順暢。
2、生理性的口吃
生理性的口吃,由於錯誤固執性會愈來愈強,總是早發現早治療比較好,生理性的口吃如果等到長大後再治療,其治療效果與心理性口吃相較,通常會較差。治療起來就不那麼單純。
★ 延伸閱讀:寶寶聽力異常 家長必讀少遺憾
3、心理性的治療
心理性口吃的治療,治療師會給予認知治療,即藉由會談或是問卷來讓患者瞭解自己的語言障礙,再由一步步的練習改善。
3、給予節律訓練
治療師會給予節律訓練法,教病患在說話前先深呼吸再開始與人說話,說話時字和字之間要分開,每句話之間要休息、頓開;還需加入心理諮商師及精神科醫師一起治療。
4、心理性的挫折
心理性的口吃,大多為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階段出現挫折,因而退縮、逃避,總覺得說話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自然就口吃了起來。
★ 延伸閱讀:幫助寶寶語言發展 讓孩子能言善道
5、孩子負面壓力
孩子在三歲半以前,語言架構還不完整,父母如此的壓力,更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通常這樣的病例,醫師多會要求父母一起接受「治療」。
6、家長的影響大
孩子之所以如此,有時父母也有責任,可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不斷重複你說什麼、「再說一次」、「說清楚一點」或是「說快一點」等,對孩子形成說話壓力。
7、治療時間成效
無論是心理性或生理性的口吃,治療的時間通常需三到六個月左右才能看見效果,並沒有快速的方法,需要有點耐心。
★ 延伸閱讀:寶寶口吃正確對待6原則
二、糾正小兒口吃家長應對
1、不要超之過急
當孩子說話結巴時,家長不要大聲訓訴,更不要嘲笑,要善於誘導,不可操之過急,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耐心是最為重要的。
2、別給孩子壓力
想辦法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如果孩子口吃稍好一些,家長應及:寸給予鼓勵,增強孩子戰勝口吃的信心。
3、避開相互影響
孩子剛剛開始學說話時,如果經常模仿口吃兒童或口吃成人的說話,久而久之,他也會成為口吃。 盡量避免與口吃兒童的接觸,以免相互影響。
4、指導說話放緩
父母應多給予安慰和鼓勵,指導孩子說話時放慢速度,降低音量,要在肌肉放鬆時練習發音,讓其放慢說話速度,延長說話時間,進行反複訓練。
★ 延伸閱讀:好學孩子是父母教出來的!
5、借助音樂節奏
音樂可以在矯正兒童口吃方面發揮良好的作用。有節奏的唱歌、朗誦對兒童語言訓練有一定的幫助, 兒童聽了音樂之後,分散說話時的注意力,這樣就能使兒童容易講出自己要說的話。
6、讓孩子講故事
講故事也是幫助兒童矯正口吃的一種方法。家長可以讓孩子敘述幼兒園、學校裡的事情;與孩子對話, 講看的新書、新電視劇。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老師要有耐心,同時要求口吃的兒童也心平氣和,不慌不忙。
7、糾正要口吃及時
如果家長平時稍稍注意,就會提早發現寶寶口吃這一問題,糾正起來也會簡單很多。特別是如果周圍有口吃的人,為了以防萬一,正在學習語言的寶寶最好不要接近口吃的人,如果寶寶已經八九歲了,語言運用能力已經非常好,這時候接觸口吃的人就沒什麼問題。
★ 延伸閱讀:啟發寶寶聽音樂 媽媽做個好DJ
參考文獻資料: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 言治療師陳翠萍 尋醫問藥中醫頻道 39健康網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轉載文章,請引用網址: http://mombaby.tw,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