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距離生產期愈來愈近,產婦們也會愈來愈擔心胎兒的健康,尤其最常見的胎位不正,更是讓媽媽焦急,如果遇到新生兒接近預產期,頭還是沒有轉到骨盆腔時,媽媽除了詢問醫生能夠怎麼處理呢?趕快看這篇吧!
一、胎位不正形成原因
1、羊水過多早產
孕婦的羊水過多,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大,胎兒能夠自由的在更加廣闊的空間內活動,活動過大時就會影響到胎位,使胎位變得寬鬆。
2、多胞胎羊水少
多胎、羊水過少等,本來可以孕育一胎的子宮,現在因為多胎或者羊水過少等原因就會造成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小,活動不方便,無法正常活動從而發生擁擠導致胎位不正。
3、腹壁彈性鬆弛
多胎次經產婦易造成腹壁鬆弛,腹壁鬆弛會造成腹肌對子宮失去支撐,沒有彈性,變得鬆弛從而導致胎位不正。
4、子宮畸形變化
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子宮內膈膜、子宮肌瘤等。胎兒畸形、子宮畸形等造成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發生變化,從而引起了胎位不正的現象。
5、骨盆子宮位置
子宮內胎盤大小與位置太高等。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使胎頭銜接受阻。無法使胎頭有良好的位置,發生擠壓等,使胎位不正。
6、臍帶影響發育
臍帶太短,胎兒獲得不了足夠的營養,影響胎兒發育,使得胎兒生長過慢,使得活動的空間變大,從而導致胎位不正。
延伸閱讀:懷孕期體重控制 專家給建議
延伸閱讀:孕婦假性陣痛 教你紓緩症狀
二、如何矯正胎位不正問題
1、膝胸臥式矯正
膝胸臥式是目前最常採用的矯正方式,因為既然寶寶的姿勢是顛倒的,媽咪也可以試著將腹部的空間倒轉過來讓臉部側向一旁,希望藉著子宮空間的倒置讓寶寶回到正常的胎位。
小百科:不是每個寶寶胎位都可以被矯正,如果仍有自然產的困難,醫師會和媽咪討論剖腹的可能,以最安全的方式迎接寶寶的到來。
2、胎兒外轉手術
胎兒外轉術是先讓子宮停止收縮、完全放鬆休息,再以超音波確定目前的胎位軸向並讓頭和臀部固定朝肚子姿勢,順勢推轉成頭下腳上正常胎位。
小百科:胎兒外轉術施行有一定的風險,例如在推轉的過程中過度牽扯臍帶,寶寶可能因此心跳降低,因為胎兒死亡率偏高所以鮮少使用。
3、有問題剖腹產
如果媽媽本身有前置胎盤問題因為一定得採剖腹產,其實現今剖腹產的手術安全性比胎兒外轉術還高,也很少有孕媽咪願意冒險施行。所以也沒有施行胎兒外轉術的必要。
延伸閱讀:重視早產寶寶 父母正確護理
延伸閱讀:去除剖腹產疤痕及護理方法
三、媽媽胎位不正該注意事項
1、不宜久坐久臥
患婦不宜久坐久臥,要增加諸如散步,揉腹,轉腰等輕柔的活動。
2、不要過度驚慌
胎位不正是常事,而且完全能校正。懷孕婦女不必焦慮愁悶。情緒不好不利轉變胎位。
3、注意飲食禁忌
忌寒涼性及脹氣性食品,如西瓜、螺螄、蟶子、山芋、豆類、奶類等。
4、養成每日排便
大便要暢通,最好每日大便。便秘對於准媽媽來說就是最大的一個問題,孕婦便秘不僅對自身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對胎兒的影響也是不小的。
延伸閱讀:照顧早產寶寶 居家護理守則
延伸閱讀:改善產後掉頭髮 身心雙管齊下
生活專家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www.momgoe.com(版權所有,複製必究)
文章出處:孕婦胎位不正 產前注意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