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應急 回歸稅負機制
近日馬總統將「低生育率」列為國安議題;鼓勵公務員「增產報國」,考試院研擬公務員育嬰假給全薪。在通貨膨脹的趨勢下,房價及多數物價上漲,就是薪水不漲。而政府為了抑制房價,緊急推出的「空地稅」及「奢侈稅」也陸續出籠。
這些現象之間的關係值得探討。
就人口與房價間的關係而言,可以藉經濟統計學之因果關係進行雙向分析。
首先,少子化的趨勢在基本面應該導致房價下跌,但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衝擊下,各國政府藉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資產價格的膨脹本是預期中的副作用,央行早知此果。
然在薪資不漲的情況下,住宅之可負擔能力急遽下降,以台北市為例,「房價與家戶所得比」已逾十二倍,在國際開發城市間的房價負擔壓力僅次於上海與香港,與紐約並駕齊驅。
從另一方向看,若高房價的壓力導致少子化,則更凸顯高房價的嚴重性,長期將影響國內生產力及經濟成長,以往實施「白澳政策」的澳洲已面臨此問題,並積極吸引外國工讀生,難怪馬總統將「低生育率」視為國家安全問題。
不論人口與房價的因果關係為何,國內高房價負擔壓力的事實可歸納出幾個原因。
第一、持有稅負偏低,國際間持有不動產之稅率平均約為市價之百分之二,台灣與香港僅千分之二,對於自住者雖為福音,但低持有成本除了凸顯台灣房地產以公告地價課稅的僵化機制之外,更助長投機不動產之風氣。
尤其,當資金雄厚的財團或具資金管道的投資者藉機獲利,而影響市井小民之民生壓力時,政府藉稅負等干預手段為必要措施,「空地稅」及「奢侈稅」只是臨時推出的機制,長期仍需回歸對投資者課以相對合理的稅負。
第二、增加出租住宅供給。在高房價壓力下,香港提供了三成的公租屋,相對上台北市的公租屋明顯不足,雖然已積極增設,但仍需中央支援,除了興建與管理品質之要求外,短期上設定之數量目標至少應在一成以上。
其他縣市則應具足夠之土地儲備,作為公租屋的供給來源,新加坡得以成就百分八十五以上的家庭住在公共住宅,即因其建國之初即將百分之八十之土地收歸國有,也成為其住宅政策有力的後盾。
第三、所得的合理調整。相較於亞洲開發國家,台灣的所得偏低,經濟成長的亮麗結果,不應是以犧牲市井小民的所得而完成產業獲利的目標,更不應僅是數據資料的呈現。在寬鬆貨幣政策下,房價物價上漲的壓力尤須政府積極處理。
最後,政府宜強化統合政策方向的機構,以在經濟成長、通貨膨脹、房價上漲與所得停滯間做出合宜之政策方針,也才是人民福祉之依歸。
【聯合報╱林左裕/政大地政系教授、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加州)】
防泡沫「再不打房經濟垮」
財政部擬對兩年內轉手非自用住宅課徵奢侈稅,財金部會官員及銀行業者一致叫好。財金官員說,稅制是最有效的抑制炒房政策,包括大陸、新加坡及香港都是透過稅制抑制炒房,防堵資產泡沫。
但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建議增訂例外條款,民眾只要可以舉證,轉售房地並非投機行為,經主管機關認定後,即可免課奢侈稅;因為奢侈稅「目的是打擊投機,不要傷及無辜。」
財金官員直言:「經濟可以用炒的嗎?」從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到二○○八年美國次級房貸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嘯,「這些風暴都是資產泡沫引起的,這是歷史教訓」,「在資產泡沫時,經濟是很亮麗;但泡沫一旦破滅,後果不堪設想!」
劉憶如說,不少建商也贊成政府開徵奢侈稅,因為他們也希望台灣房市能健全發展,如果房地產價格不停上漲,最後形成泡沫、崩盤,「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銀行業者指出,若政府續放任建商、投機客炒作,房地產終將泡沫化,「到時不只銀行體系受重創,整個經濟會垮掉,日本就是前車之鑑,日本房市泡沫破滅到現在二十年,經濟都起不來。」
但銀行業者憂心政策無法貫徹,「我們最擔心的是這項政策雷聲大、雨點小」,因不少立委都有建商背景,「到時法案送到立法院,難保立委們讓法案躺在立法院,永不見天日。」
銀行業者指出,若奢侈稅下半年上路,預估三個月內房價就會下降;首當其衝是新北市的林口、淡水及新莊等房價已經高到離譜的區域。
銀行業者也認為,政府去年就應該出手,如今房價才不會漲得這麼離譜。
某大銀行主管直言,財部這項新政策能否貫徹,將考驗馬總統的魄力,「如果馬政府讓這個案子一直躺在立法院,明年總統大選國民黨也不用再選了。」
記者羅兩莎、許玉君/台北報導2011/03/04
相關報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