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吳姓單親爸爸疑因跟前妻無法復合,竟當著女兒的面跳水。現代婦女基金會台南工作站主任吳淑美直斥這名單親爸爸太不理智了,跳水尋短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造成女兒一輩子無法抹滅的創傷。
養育踢皮球二度受創
吳淑美說,許多夫妻離婚時太衝動,沒有深思熟慮,冷靜一段時間後,午夜夢迴想到對方的好處,就容易藕斷絲連,期待重新復合,但當某一方找到新戀情,對方的失落感就會大增,甚至做出過激的偏差行為。
她建議離婚男女若想舊情重燃,應該檢視當初離婚的原因,找出問題點,找機會重新點燃情誼的火花。
成大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饒夢霞表示,吳姓少女在父母離婚時,親情已遭受打擊,當母親找到新對象,又把她送回讓父親照顧,內心二度受創,學校、社工此時就應啟動輔導機制,讓少女感受到溫暖,不致自暴自棄。
培靈關西醫院院長李光輝提醒,少女短期會有失意、去人格化的急性壓力反應,若沒有接受輔導,未來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兩性觀念會出現偏差,建議家人應尋求社工或心理醫師輔導,建構「防衛機制」。記者辛啟松 蘋果日報 2011年 10月17日
子女目睹親人自殺事件之身心因應與輔導
無論孩子年紀的大小,目睹一個生命的消逝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傾向將發生的事件歸咎到自己身上,在心中留下「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才會發生這些事」的信念。這樣的孩子可能會下意識地想要逃離家庭,因為「我不夠好」的標籤實在太沈重。
或者,孩子會過度地要求自己扛起不屬他的責任,以避免同樣的故事再度發生。
心理層面的影響勢必會發生,孩子生理層面和行為表現一樣會因重大變故而有變化。有的孩子會將大量的精力用來維持心理的穩定,而產生頭痛、腸胃不適,或是長期疲憊的身體症狀。有些則是變得容易分心、易和他人起衝突。也可能變得畏縮,常常會被惡夢驚醒。
孩子的這些變化並不是「不乖」或「叛逆」,而是面臨重大事件的創傷反應。成人目睹親人自殺所帶來的震撼與情緒刺激,就經不容易消化了,更何況是孩子?
家長或老師以瞭解和接納的態度來協助孩子,才是讓你與孩子順利度過這段危機時刻的最好方式。以下也分享一些在這種特殊狀況下協助孩子的方針:
以開放、接納、並抱持興趣的態度聆聽孩子。孩子在此時對於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可能也不知所措,需要許多的鼓勵與支持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整理對事件的反應。
父母老師要避免責備或要求孩子立即轉變,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面對這件事不容易」,或是讓他們知道情緒的起伏轉變是被接納的。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可能會質疑自己的生命是否安全。父母師長可以提供合理的保證,讓孩子知道他不會被遺棄。當他有疑問或是面臨困難時,也可以向大人尋求安慰。但同一時間,家長老師也需安排時間給自己獨處,避免心力的耗竭。
以更多的耐心協助孩子處理每日事物。此時孩子可能不易專注,做事丟三落四。大人可以多鼓勵提醒,也知道這是孩子的內在在適應劇烈變化時的反應。
當孩子需要的時候,亦可以為孩子解釋行為變化的原因,讓他不會因為表現反常而自責。
協助孩子明白生活會繼續下去,並不會因為親人的離世而崩毀。儘量維持正常作息,讓孩子可以保持親人過世前的生活。但也給予空間,讓孩子有彈性調整的機會。
詢問孩子「我要怎麼幫忙你?」主動詢問,讓孩子知道他不孤單的。
接納孩子的憤怒或是負向情緒,不需要要求孩子快速地恢復。每個人面對重大創傷需要的復原時間不同,情緒表達的方式也不同。提供孩子繪畫、運動等方式宣洩,並支持他們適當地表達負向感受,都是協助孩子逐漸恢復的方法。
孩子是獨特的生命,需要細心的呵護。在生命中大事間發生時,更要有人提攜與協助。相信透過父母師長的瞭解與陪伴,會讓孩子更容易走過這個過程。
杏語心靈診所 主任治療師 蘇湘婷
當你的親人自殺時怎麼辦
一個自殺的人最大活下去的力量,便是身旁家人朋友的支持與陪伴;但是,相對地,一個自殺的人有時也常因為身旁家人朋友的不適當處理或過度反應,而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更加蔓延,最後導致輕生之路。因此,當遇到你的親人自殺時,在處理的部分的確需要一些合宜的「技巧」來平衡上述的兩難。下面我將分成三個情況,列出一些需要學習的處理技巧。
(一)當親人有自殺念頭時:
1. 找一個適合談話的情境:包括適合雙方談話的地點(隱密性很重要;最不適當的便是在所有家族面前)、時間(必須是雙方都充分、不會趕著要離開、清醒的、不是在喝酒壯膽後)。
2. 誠懇的態度:邀請對方,而非要求對方;跟對方說你很想接近他的世界,而不是告訴對方你很怕他去死而跟他談;主動開放分享你的牽掛,而非被動等著他來開口(別忘了—他內心其實等著你的協助)。
3. 了解真正的風險:別畏畏縮縮,清楚地與家人談論他想去死的念頭有多強、想過要用的方法、想死的念頭持續多久了、壓力是來自於家裡面還是外面(如果是來自家裡面,請勿自責,因為他願意跟你說,代表他重視你們的關係)、有什麼力量會讓他願意活下去、你們可以為他做些什麼(如果他的要求你無法立即做到,也可以告訴他你會記住,表示你願意試試看)
(二)當親人有自殺行為時:
1.安全第一:無論如何,利用醫院門診或住院的服務,讓你的家人的生命被保住。在還沒有確定身體安全脫離險境之前,不要貿然離開醫療資源。
2.讓他與專業人員保持治療關係:可能包括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等,除了必要之心理治療外,也與專業人員討論是否需要用到藥物。
3.讓你和你的其他家人與專業人員保持治療關係:包括前面所提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可以提供給你們家庭做家族治療的專業人員。如果你的家人有人不願意去面對這些震撼教育,也請你勿強迫他(因為他還沒有準備好),告訴他—我們先開始,隨時等你一起來讓這個家更成長。
(三)當親人自殺身亡時:
1.允許自己哭:你或你的家人都有權利為他的死而哭,因為你們深愛著他。
2.允許自己生氣:你可能氣自己沒有在生前注意到他、氣他怎麼可以用這種方式懲罰你、氣其他人以前對他的方式、甚至氣你的老天爺沒好好眷顧這個家。哪一種氣都好,都允許它們存在,因為你在無助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出現憤怒的。
3.允許別人的處理方式不同:因為你是如此深愛每個家人,所以讓他們每個人用屬於自己的方式跟死者道別。記住---別讓你們對死者的愛,變成生者彼此間的衝突。
耕莘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簡玉坤 主題類型:婚姻家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