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利型房貸的特色是整合存款與房貸功能,存款愈多,房貸利息省愈多,適合有儲蓄習慣的「小資族」購屋時採用。
澳盛、渣打、花旗及滙豐等銀行都有抵利型房貸商品,鼓勵房貸族將不同戶頭的資金整合到抵利型房貸專屬活存帳戶,房貸利息依未償還貸款本金扣除專屬戶頭內存款金額來計算,再按日計息;臨時有資金需求時,存款仍可提領。
舉例來說,房貸戶在某一銀行的未償還房貸為新台幣400萬元,在該行也有50萬元存款,若辦理抵利型房貸,則房貸金額可降至350萬元,如果存款餘額再增加,房貸利息也會減少,縮減還款年限。
滙豐銀行表示,抵利型房貸可讓閒置資金隨時在帳上抵利,有資金需求時隨時提領另作他用,每日計算抵利,可讓貸款戶保有從事其他投資理財的彈性。
抵利型房貸有助提高存款帳戶利息收入,還能減輕房貸利息的負擔,資金可以靈活運用。大學畢業三、五年以後、存款有30萬元以上的「小資族」,較能感覺抵利型房貸節省利息支出的效果。
低利型房貸還可搭配其他的優惠計畫,例如滙豐銀行的加值抵利型房貸用戶也可搭配使用「房貸雙周繳」,有利加速還清貸款。(經濟日報/記者李怡男/台北報導)
申辦抵利型房貸到底划不划算?自己算算就知道
銀行近期推出的「抵利型房貸」(或稱「免息型房貸」),強調可用存款折抵房貸本金,以減少房貸利息。換句話說,當存款利率愈低,民眾選擇抵利型房貸,便可賺取愈多利差。此外還有,若您有臨時有資金需求時,存款亦可以隨時動用的好處。但選用抵利型房貸真的會如同近來廣告上「借房貸可以不用算利息喔!」的標語一樣的輕鬆方便嗎?
抵利型房貸標榜可以存款扣抵房貸本金,因此存款金額越多,房貸本金還的也越快,申貸戶可以盡早還清貸款,省下多餘的利息,但是每月所需攤還的房貸本息金額不一定會因此減少,只是將所省下的利息拿去多繳點房貸本金,也就是說,房貸戶每月的負擔不一定會減輕。
七分之一法則
究竟民眾若選用抵利型房貸,到底適不適用、划不划算?可以省下多少利息?不妨用「七分之一法則」簡單試算一下。
所謂「七分之一法則」是指民眾若採用抵利型房貸省息,在抵利型房貸利率高出指數型房貸 0.6 個百分點的情況下(這裡指數型房貸利率以3.53%、抵利型房貸以4.13%計算),民眾存款必須達房貸金額的七分之一才有利;如果存款太少,民眾還會多繳利息,不如提前還款划算。
舉例說明
民眾如果向銀行申請房屋貸款300萬元,而本身存款有50萬元,在選用抵利型房貸的情況下,每年約可節省2650元的利息支出;但是如果存款只有30萬元,用抵利型房貸每年反而要多付約5610元的利息。
提醒民眾,抵利型房貸雖可以以存款折抵房貸本金以節省利息,但究竟是以「當日最終餘額」、「當日最高餘額」還是「當日最低餘額」計算,對房貸戶權益都有很大影響,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拿用存款的來抵利。(永慶房仲網)
購屋貸款注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