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酷熱夏天,你是否在考慮給寶寶買個涼蓆呢?寶寶用涼蓆可大有講究,用得不當可能給寶寶帶來各種不適。家長如果正為孩子準備涼蓆,專家提醒,在使用的同時也需要提防涼蓆病。
夏季為寶寶使用涼蓆的正確方法
講究一:認識常見的涼蓆種類:
1、草蓆
採用燈心草、蒲草、馬蘭草等編織而成,材質柔軟,涼度較低,適合老人、體質虛弱的人使用。嬰幼兒也最好睡草蓆,因為他們體溫調節功能弱,對冷熱的適應力較差,竹蓆往往容易使之著涼。
草蓆的一大缺點是容易長蟎蟲。每天使用過的草蓆會沾上汗水或灰塵,睡覺前應用溫水擦拭。
新草蓆使用前,最好在陽光下暴晒,反复拍打幾次,再用溫水拭去灰塵,然後在陰涼處晾乾。第二年重新使用舊草蓆時,要用消毒水擦拭一遍。
2、竹蓆
竹蓆涼性大,老人、小孩及體質弱的人不宜用,較適合中青年人。
選購竹蓆時應看竹節是否長而平,質地是否柔軟堅韌。墊竹蓆時要保持床板的平整,以免破損。
竹蓆不宜暴晒,否則會變脆。每天睡前最好用溫開水擦拭,這樣能使竹蓆更加涼爽。
3、亞草蓆
亞草蓆是採用高科技將天然草木植物經粉碎、烘乾、防黴、殺菌、拉絲處理,編織成草蓆的。
其特點在於可水洗並能用熨斗熨平,而且經過處理,不發霉,可與床單、衣物放在一起;由於經過殺菌處理,亞草蓆一般也不會誘發過敏,老少均可使用,而且亞草蓆透氣性好,容易吸汗,其席面溫度可與人體體溫保持一致,因此非常適合在空調房間使用。
4、藺草蓆
藺草是天然草本植物編織而成,相對亞草蓆來說較涼,但沒有竹絲席涼。適合6個月以上 的寶寶。偶有斷刺,但斷刺少且非常柔軟,不會傷害到寶寶。
缺點是經常尿濕的話容易壞。
5、竹絲席
竹絲席也是天然植物編織而成,最涼的一款,也耐洗,可以拿刷子刷。胖寶寶特別適合。 8個月以上的寶寶比較適合。
6、麥秸涼蓆
麥秸涼蓆的特點是質地鬆軟,吸水性較好,涼爽程度適中,是比較理想的嬰兒涼蓆。
新用小心涼蓆性皮炎。
講究二:選擇合理的寶寶涼蓆
亞麻席是夏天寶寶睡涼蓆的最佳選擇
亞麻席有“天然植物空調”之美譽。亞麻是天然纖維,具備優良的透氣性、吸濕性和排濕性,常溫下可使人體的實感溫度下降4℃左右。
而且,亞麻涼蓆還具有衛生性好、抗菌力強的優點,能抑制真菌和微生物的生長,非常適合寶寶。
竹纖維涼蓆是夏天寶寶睡涼蓆的第二選擇
竹纖維涼蓆是當今科技含量最高的涼蓆之一。它用原料全部取自新竹,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環保涼蓆。其質地柔韌,手感較軟,不用擔心寶寶被劃傷,且吸水性能較好,還具有獨特的抗菌除臭性能。涼爽適中,折洗方便,適合寶寶使用。
溫馨提示:當然,目前市場還有很多其它類型的涼蓆,但以上兩種是最為安全和適合寶寶的涼蓆。此外,媽媽們在挑選涼蓆時,不僅要從涼蓆的外觀、手感、觸感等多方面檢測,還要注意涼蓆的抗菌性能。此外,最好選用可靠的品牌。
講究三:提防“涼蓆疾病”
1、涼蓆性皮炎
有些寶寶睡涼蓆後,身體接觸涼蓆的地方如背部、腰部、四肢會紅腫、刺癢、疼痛,並起一些小紅疙瘩,寶寶哭鬧不安,甚至搔抓潰爛,這就是涼蓆性皮炎。
對症處理:給寶寶剪短指甲,避免搔抓,不要用熱水燙洗患處以止癢。換掉涼蓆,脫離過敏源,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寶寶腹瀉
寶寶自身的體溫調節能力弱,對外界冷熱的適應力差,而涼蓆性冷,加之晚上氣溫較低,寶寶容易腹部受涼而引起腹瀉。
對症處理:做好寶寶身體部位的保暖措施。在涼蓆上舖一塊布,不要讓寶寶直接接觸涼蓆。其實寶寶睡涼蓆時,腹部最好蓋點衣被。天氣降溫時最好撤掉涼蓆。
3、小心劃傷
新買涼蓆可能表面較硬、不太光滑,小寶寶皮膚薄嫩,容易紮傷寶寶。此外,竹製、草製涼蓆用得過久,表面會產生一些小毛刺,也可能紮傷皮膚。
對症處理:首先檢查傷口處是否有毛刺留在皮膚裡,如果有要先挑掉毛刺,再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消毒,以防皮膚感染。
講究四:寶寶涼蓆疾病的預防措施
1、盡量少用新涼蓆,最好使用舊涼蓆,或者在新涼蓆上舖一層棉布,不要讓寶寶直接接觸涼蓆。
2、寶寶睡涼蓆時,最好穿個小背心,或是在肚子上蓋個毛巾被,防止腹部受涼,導致腹瀉等疾病。
3、寶寶睡涼蓆時,室溫不能太低,空調以26攝氏度為宜,且不要長時間開空調。天氣轉涼或受寒要避免讓寶寶睡涼蓆。
4、如果寶寶第一次睡涼蓆,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劃傷的情況。
5、保持涼蓆的清潔度。寶寶睡的涼蓆要經常用熱水清洗、晾曬,做到“一天一擦洗,一周一晾曬”。尿濕後,更應及時刷洗、曬乾。
講究五:寶寶涼蓆其他注意事項
1、應當選擇質地好、正面光滑無刺,邊角整齊光潔的涼蓆
2、使用前要先查看涼蓆表面是否光滑無刺或者給寶寶穿上棉質的長袖衣服,在涼蓆上鋪床單或毛巾,防止皮膚擦傷。
3、寶寶容易腹部受涼而引起腹瀉。在涼蓆上舖一層棉佈單子或毛巾被,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涼蓆;給寶寶穿個小背心入睡,或者在肚子上蓋個毛巾被,防止腹部受涼;
睡涼蓆室溫不宜過低,開空調以26攝氏度為宜,尤其不宜長時間開空調;受寒著涼或天氣轉涼時及時撤掉涼蓆。
資料來源:科學育兒網 百度經驗 搖籃網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欲複製或轉載文章,請記得註明出處【媽媽育兒百科】,謝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