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血鸚鵡,又叫做財神魚,因外觀討喜,全身幾乎血紅色,深受魚迷們喜愛,白點病是鸚鵡魚常見的疾病 ,又稱小瓜蟲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症狀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均有白點狀散佈,要及時治療,拖得越長,治癒機率就越小。
鸚鵡魚白點病的認識
病原體小瓜蟲:白點病病原體為小瓜蟲,熱帶魚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傳播感染途徑:水蚤、病魚,水污染都是傳播的途徑,這也是是熱帶魚的頭號病。水蚤、病魚,水污染都是傳播的途徑,這也是是熱帶魚的頭號病。
早發現早隔離:白點病最好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早消毒,保持恆溫也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
體表白點散佈:病變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佈,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
鸚鵡魚白點病的症狀
患病早期症狀:各鰭及身軀有個別的小白點,有食慾,精神沒有多大變化。
患病中期症狀:鰭、身軀到處是白點,沒有食慾,不愛活動,到處蹭癢,顏色變暗。
患病晚期症狀:白點佈滿全身,魚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魚有氣無力,左右搖擺,體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鸚鵡魚白點病的治療
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恆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
保持恆定水溫:應該保持恆定的水溫,減少水中的污染,防止小瓜蟲的產生。
初期水溫提高:當發現鸚鵡患上白點病,初期可以將水溫提高,破環小瓜蟲繁殖生長的環境,讓小瓜蟲自己滅亡。
甲基藍結晶粉:水中釋放少量的甲基藍結晶粉,是整個水質變色即可,可以很好的消滅小瓜蟲病原。
移除缸中水草: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藥,水草對各種藥物敏感很快枯死。
加強飼養管理: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藥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
血鸚鵡魚常見疾病及防治
細菌性疾病:大致以鰓的潰爛與體表的損傷最常見。症狀是魚隻的活動力降低、食慾不振、呼吸急促等,這時的鰓其實已經嚴重告急,但是外表卻還是看不太出來,惟獨將鰓蓋掀開檢查,方能看到潰爛的組織。
防治的方法:在治療和預防可用抗生素(Antibiotics)治療,一般治療爛鰓的藥水可做簡單的預防與防治。
真菌性疾病:這類疾病主要以黴菌為主。一般魚只被真菌覆著,大都是生長在體表,此時魚只會有磨底砂或缸壁的動作。
防治的方法:一般以治療水黴菌的藥水就能簡單的預防與治療了,不過只要給予良好的環境,適宜的溫度,反而能減少真菌的問題。
寄生蟲性疾病:在水質極差的水族缸中會有寄生蟲疾病發生,主要以白點蟲、鞭毛蟲為主。
防治的方法:一旦身上寄生蟲過多,血鸚鵡會逐漸變瘦、體色褪色,不過一般寄生蟲疾病比較好治療,只要來個藥水浴,輔以市售的治白點蟲病藥水,白點蟲自然就藥到病除了喔!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水族之家 搜魚網
寵物百科家族 整理 轉載文章,請引用網址出處,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