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愛情重要?還是麵包重要?台北人力銀行最近以20-39歲年輕人為主,進行一份問卷調查,發現46%的年輕人,因為覺得薪資過低、房價高、育兒負擔大,會優先考慮立業,還不敢結婚成家,而受訪的年輕人,實際薪資約3萬到4萬元左右,不過超過6成6的年輕人,都覺得薪資要超過5萬元以上,才能在台北市生活、立業成家。
現代人晚婚、生育率低,從這份問卷報告就可以略知端倪,台北人力銀行最近進行一份問卷調查,一共訪問1078人、年齡以30-39歲、其次為20-29歲的年輕人最多、男女各半、五成五的學歷為大學學歷,問卷發現,46%的年輕人面對愛情與麵包,都認為應該要先立業餵飽肚子才來成家,也就是說,要先找到好工作才敢結婚。
而主要影響成家立業的因素,前三項包括覺得自己的薪資水準過低、台北房價過高、育兒負擔大,台北市勞工局長陳業鑫說,受訪對象的年輕人,實際薪資大約在3萬到4萬元左右,不過問卷調查發現高達6成6的年輕人,覺得薪資要超過五萬元以上,才可以在物價高的台北生活,才敢立業成家。
另外年輕人找工作最常遇到的問題,問卷也調查發現,找工作不順常因為專業技能不足、應徵公司沒有回應,還有對待遇不滿意,認為政府鼓勵大家結婚,最多人建議,政府應該要提供平價住宅,其次為提供育兒津貼、生育獎勵金、課後照顧服務、及舉辦未婚聯誼,可見高房價及薪資所得,是現在年輕人最擔心的事中廣新聞/林麗玉
一個人更快樂亞洲女性 向結婚生子說不
建國百年掀起台灣結婚高潮,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一期報導指出,亞洲國家晚婚、不婚、不育的女性越來越多,雖然結婚和生子與否是個人意願,但不婚與不育的結果將嚴重衝擊未來的人口、家庭、經濟等結構,亟需社會正視與因應。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曾自豪地說,華人家庭灌輸小孩「教育、勤奮、節儉、先苦後甘」等價值觀,正是締造亞洲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反觀最近英國暴動,部份原因就出在年輕一代缺乏家教、不懂敬老尊賢。
表面上,李光耀的說法頗具說服力,然而亞洲人對婚姻的態度卻正在轉變。與西方相比,亞洲的離婚率依舊偏低,但亞洲年輕人,尤其是女性,晚婚與拒婚人數卻顯著增加。日本與亞洲三小龍(台灣、南韓、香港)的平均結婚年齡,女性延至廿九至卅歲,男性延至卅一至卅三歲。
在日本,卅歲出頭女性約三分之一單身,其中近一半可能終身永遠不婚。在台灣,逾五分之一近四十歲的女性未婚,其中多數打算永遠不婚。有些國家和地區不婚率更高。在曼谷,四十至四十四歲女性中,二○%未婚;在東京,二一%未婚;新加坡更高達二七%。
家庭與事業難兩全,是亞洲女性對婚姻打退堂鼓的主因之一。反觀不婚的女性,不僅經濟獨立,亦可擺脫傳統賢妻良母必須背負的諸多苦差事與雜役。難怪越來越多女性(尤其是高學歷女性)高唱:我不婚,所以我快樂。
台灣人也不婚嗎?台北人力銀行針對廿到卅九歲青年人做問卷調查,四成六民眾覺得薪資過低、房價高、育兒負擔大,還不敢結婚成家;也有六成六民眾認為,薪資超過五萬,才能在北市成家立業。
台北市勞工局長陳業鑫說,若選擇先成家,多數民眾認為政府應興建平價住宅,其次才是育兒津貼、生育獎勵金、課後照顧服務、舉辦未婚聯誼等,這也顯示高房價和低薪資是青年人最擔心的事情。中國時報 鍾玉玨、林佩怡/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