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銷售案場看屋時,購屋族常會被建商提供的各種建材弄得眼花撩亂,大從地磚、廚具、衛浴設備,小至電磁爐、馬桶、龍頭,都有各種廠牌,民眾如果不喜歡而想要退掉標準配備建材時,須注意因建商採大量批貨,所退的價差會比市價低;而通常選配建材的價格較市價便宜,但民眾仍可至坊間比價,才能避免當冤大頭。
預售屋的建材配備分為標配與選配,兩者不同最大地方為:標配建材含在房價內銷售,而選配建材則為另外加價選購。
標準配備多國產貨
永慶代銷襄理蕭弘楷表示,通常標配的建材以不花俏、實用性高的配備為主,如衛浴、廚房等基本日常配備,使用國內廠牌居多,而選配通常較為昂貴,多為進口廠牌。
現在不少豪宅型產品採毛胚屋銷售,主要原因為附贈的配備常常不符合購屋者要求,因此除了以毛胚交屋,不少建商以給予提貨券的方式,讓消費者自行挑選,價差多退少補,吸引民眾購屋。
蕭弘楷指出,由於預售屋尚未興建,對於格局的規劃和建材的選擇,有相當大的彈性,但也可能遇到不滿意建商所提供的標配,這時候可要求建商退差價;而新成屋已成型,較無法任意選擇,常常在購屋時就已經涵蓋屋內各種配備,即使不喜歡,也只能先試用,不滿意再自行更換。
中華國際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羅啟恆表示,一般民眾最容易遇到的糾紛為當初合約訂定的建材與完工後不同,這時建商涉及債務不履行,民眾有權利拒絕交屋,建商則需賠償價差。羅啟恆叮嚀,無論是新成屋或中古屋,民眾在購屋時都有契約審閱權,一定要仔細詳閱,並在交屋時仔細點交,避免未來糾紛。
契約應明訂替代品
民眾如果擔心簽約時與完工後所給予的建材品牌不同,可於簽約後,要求拍攝樣品屋,蕭弘楷建議,可將各個廠牌名稱拍攝清楚,如馬桶座、水龍頭、微波爐、抽油煙機等,並仔細詳閱合約書。
由於有些建商在契約上界定較為模糊,民眾應在契約審閱期期間詳細閱讀,用鉛筆將有問題的地方圈起,有問題的部分向建商反應,並在契約上明定有疑慮的地方,如「缺少A建材,以B建材替代」,避免建商以劣等品質填充,確保自身權益。 蘋果日報【葉思含╱台北報導】
設計師省錢裝修7撇步
避免繁複圖騰設計與昂貴手工定製程序
聰明採購多元用途的傢具
運用物超所值的二手傢具
購買預售屋,盡量使用建設公司標準配備
省錢買傢具,但絕不要省錢買寢具
空間設計不求全面,利用「強調」畫飾代替裝潢
「超低度木作」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