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準備出生時,胎兒的頭會朝下,屁股會在上面。這樣子出生的時候,胎頭才會先冒出來,老一輩的人說「頭過,身就過」,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有些寶寶到了接近預產期,還是不願將頭轉到媽咪的骨盆腔來,這時候就有點麻煩了!此時跟妳的婦產科醫師溝通,討論應該採取的步驟,就很重要了!

「胎位不正」包括哪些?

「胎位不正」指的是頭不在最低的位置,可能在屁股最低位稱為「臀位」;腳在最低點稱為「足位」;肩膀或手在最低點,稱為「橫位」,這些通稱為胎位不正。

還有些狀況是,胎頭進入骨盆腔後,才能發現的胎位異常,包括臉在下方的「顏位」、額頭在下方的「額位」、枕骨朝向媽咪屁股的「枕後位」,這些還是會讓陰道生產發生困難,但是因為無法事先預知,所以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胎位不正的原因

目前並不很清楚,只知道在某些狀況下,胎位不正的比例會比較高一點,這些情形包括:第二胎以上、多胞胎、羊水太多或太少、子宮形狀受到扭曲(例如有肌瘤)、前置胎盤、不足月的胎兒。也有些報告指出,胎位不正的胎兒,有先天性缺陷的機會會稍微提高一點。

如何知道自己胎位正或不正?

在台灣,因為超音波的發達,大部分的孕婦在後期的產檢中,都會被告知胎位是否正常。但是還是有些胎兒是無時無刻在變換位置的,那麼我們怎麼知道小寶貝沒有偷偷變換位置呢?

如果在肚臍上方摸到一顆硬硬圓圓的東西,就要懷疑胎頭在上面;內診檢查時,如果沒有摸到硬硬的頭蓋骨,也要懷疑胎位不正;胎心音監測時,聽到心跳的位置過高,也得特別注意。這些時候都要再用超音波做個確認。

那麼孕媽咪自己有辦法感覺得到嗎?有的孕媽咪其實可以藉由寶寶踢的位置改變,在產檢還沒有照超音波時,就知道胎位有沒有轉正了!

轉正胎位方法1:擡骨盆可能有效

如果已經胎位不正了怎麼辦?有幾種方法可以嘗試看看。懷孕7個月過後,可以嘗試藉由姿勢改變來矯正胎位的方法,例如「膝胸臥式」,藉由趴著、屁股抬高,讓骨盆腔提升,有些人會建議膀胱如果能夠脹起來,效果會更好。或是躺著,把屁股墊高也是另一種提升骨盆腔的方法。

雖然這些提升骨盆的方法,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症,最終胎位不正的比率並沒有明顯降低,但是比起什麼都不做的好,所以只要沒有早產或出血,或其他身體的不適,懷孕7個月後可以開始做,但是若到了9個月大還是沒有轉下來,就要考慮其他更積極的方法了!

轉正胎位方法2:「灸」可能轉正胎位!

在介紹西方醫學的方法之前,我們來看看古老的中醫有沒有辦法?經脈裡有一條叫做足太陽膀胱經,這條經脈從眼角後方一直延伸到腳背,終止的地方就叫做至陰穴。至陰穴位置大概在腳的小指頭指甲根旁邊大約0.3公分的地方,用艾條熱敷,也就是針灸的「灸」法。這會比什麼都不做,或是只做上述的骨盆抬高動作,高出1.3倍的成功率。

至於要灸多久?報告從一次20分鐘到一次60分鐘;一天1次到一天2次;一個禮拜從2次到天天做都有人建議。因為這個做法,大致上不會傷害胎兒,也很簡單,在家裡就可以自己做,也可以配合膝胸臥式一起施行。

轉正胎位方法3:36週後可考慮外轉術

接下來要談的是「外轉術」,一般建議在36週以後才開始施行,做法是在超音波的導引下,醫師用手放在媽媽肚皮上,將胎兒慢慢的推到正確的位置。在施行時,常常會給予孕媽咪子宮鬆弛劑,也就一般俗稱的「安胎藥」,讓子宮肌肉放鬆,以便旋轉。

因為外轉術引起的併發症並不常見,嚴重併發症的比例大約在萬分之24,包括胎盤早期剝離和胎死腹中,需要緊急剖腹產的機會也在萬分之35左右而已,所以危險性不高,但是因為有這些可能的問題,才會等到36週後再施行外轉術,萬一需要緊急剖腹產時,才不至於變成早產。

外轉術的成功機率多大?

跟什麼都不做的孕媽咪比起來,施行外轉術可以降低62%胎位不正的比例。轉過來會再轉回胎位不正的機會只有6%,因此值得跟醫師討論看看適不適合。

當然有些因素會讓成功比例下降,包括:第一胎、胎盤在子宮前方或側方、羊水過少、胎兒體重過輕、孕婦體重過重、孕婦肚皮太結實、子宮太硬、胎頭摸不到、胎兒脊椎在子宮後面、腳朝上方,或是胎兒已下降到骨盆腔,都會讓成功轉位的機會下降。

4種情況不須施行外轉術

1.不論胎位正不正都得去剖腹產的情形,例如前置胎盤,這時將胎位轉正就毫無意義可言。

2.已經破水了,一般也不會建議再嘗試,因為空間不足。

3.胎心音不穩定,或是胎盤早期剝離,優先考慮剖腹產讓寶寶早點出來,也不需要再做外轉術。

4.雙胞胎很難使用外轉術去調整單一胎兒的胎位,在加上第一個寶寶出來後,第二個寶寶位置還會改變,即使待產前成功轉位,也不一定有意義。

還是胎位不正,可能得剖腹產

在預產期之前,胎兒的位置會上上下下轉好幾次,到了36週之後,因為胎兒變得比較大,相對羊水量較少,空間會明顯不足,再改變位置的機會就不大了。

大約有3〜4%的足月寶寶是胎位不正,雖然大部分的寶寶經由陰道生產也會很順利,但是還是會有些特別的狀況會不預警的發生在胎位不正的寶寶身上。所以如果已經要出生了,還是胎位不正,目前的證據顯示,單胞胎足月的臀位寶寶,除非來不及,否則應該以剖腹生產為優先考量。

結語

還沒有足月時,可以考慮膝胸臥式或是抬臀,加上灸「至陰穴」。足月後只要不在禁忌症裡面,可以跟醫師討論看看外轉過來的機會大不大。嘗試過後,如果還是胎位不正,剖腹生產是比較安全的選擇。
嬰兒與母親 文╱大里仁愛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

超過預產期 過期妊娠徹底了解

剖腹產 醫療險 必要醫療行為才理賠

胎位不正別緊張 膝胸臥式可矯正

自然產還是剖腹產?優缺點講分明

剖腹生產之後 要知道3個保養秘方

到《胎位不正矯正 擡骨盆、灸至陰穴、外轉術》的永久網址

arrow
arrow

    ea003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