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出版社出奇招,想和近年暢銷書《黑心房仲的告白》一書互別苗頭;房仲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昨天發表新書《良心房仲的告白》發表會,不但話題十足,還成為今天各媒體的房市頭條或重點新聞。
不過住展企研室真正關注的議題,不是出版新書的的房仲告白,而是本地房市的發展是否步向正軌,及消費者權益是否得到應有保障。因此,昨天信義、中信及台灣房屋不約而同發佈新聞稿,時間點和李理事長新書發表會撞期。
當然,這三家業者同日公佈調查,主要還是配合今天上線的第四波實價資料,而且都可做為本地房市展望及制度改進的參考。
首先,信義及中信調查,都和上路近半年的實價登錄新制直接相關。信義據了解是向內政部購買資料,計算得出交易總合,再以揭露率七成左右,回推全台房市實際交易總量;而信義的推估值,約是每月兩千到兩千五百億之間。
只不過,這也只能得出去年八到十二月的數據,先前的月交易量仍是一無所知;結果就是,一來無從比較這兩千億交易量是多還少?成長或衰退?當然更突顯台灣房市,長期以來的交易資訊極端不透明,絕非健康常態。
說到這裡,中信的調查就更值得深入探究。中信委託民調機構所做調查,是要了解民眾認為實價揭露須改善的部份;而前三名分別是:一、車位及坪數應強制登錄並拆算,二、階露之門牌區段單位應縮小,甚至應直接寫出門牌或社區名稱,三、特殊產權如露台或違建部分應加註說明。
從上述前兩名都有超過五成六的受訪者認為應改善,顯示這是主流看法,也說明新制上路前,官方一再宣稱實價揭露形式,需『去識別化』、以免造成侵犯隱私等說法,其實是多慮了。
歐美等國實施相關制度多年,也未傳出有類似問題;是否侵犯隱私,和資料揭露的完整性,是可以不衝突的,關鍵只在於官方如何把關而已。尤其對多數民眾來說,購屋金額龐大,當然希望有更完整、清晰的資料可考。
台灣房屋(智庫)發布的調查,結果則更聳動;該調查主題是2013年購屋意向,雖有近半數(49.1%)認為今年房市將持平,但看壞者卻超過三成,看好者則只有兩成多一點。由於結果是相對負面,因此見報率略低於前面兩份調查;不過蘋果日報則仍以大篇幅截取,標題為『展望房市 僅2成看好』。
綜合以上房仲調查可推知,儘管近期賣方(建商為主)作多態勢明顯,但買方對今年房市看法卻仍趨於保守,原因則不外乎價格持續探高、無鬆動跡象,及更重要的經濟復甦力道不足、分配面待改革,購屋能力及意願降低等。
據此,今日經濟日報『活絡房地產交易帶動景氣』之社論,住展企研室認為十分中肯,但作法除了該文提到的加速推動公共建設外,交易制度也還有諸多需改進的地方,如現行實價揭露資訊形式,甚至還有不動產稅制等。如果這些交易制度能得到具體改進,則不但房市將趨於健康,業者罵臭頭的奢侈稅及銀根緊縮皆可適時退場,台灣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的問題,也能獲得一定程度改善!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 www.myhousing.com.tw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