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姓男子等八住戶購買冠德建設興建的「美麗景安」,不滿建商以「輕質灌漿牆」作為分隔牆,隔壁沖馬桶、說話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提告求償。台北地院認定,當初買賣契約未針對分隔牆作特別約定,判住戶敗訴。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275)
- Nov 30 Wed 2011 11:04
分隔牆建材須看清 避免如廁旁人聽
- Nov 30 Wed 2011 10:21
浮洲站驗收未成 通車 旅客安全當玩笑
通車近三個月的台鐵板橋浮洲簡易車站,昨遭新北市議員踢爆,站內不但將導盲磚充當防滑磚使用,還可發現多處牆壁、遮雨棚漏水污損,月台上配電箱沒上鎖、排水管螺絲、水龍頭突出外露以及絆人鋼線等公安陷阱,顯得危機重重,連旅客也抱怨:「實在很可怕!」站方坦言為趕通車,部分工程還未驗收,年底前將改善所有缺失。
- Nov 29 Tue 2011 17:48
豪宅停車位好「窄」 縮水過多申訴有道
台北市張先生六年前買了大安區的預售屋和車位,但是交屋後發現車位靠牆,大小也比該給的尺寸小,車子停好整車的人都很難進出,張先生提告求償,法官認定建商要負責,判建商要賠41萬定讞。
- Nov 29 Tue 2011 15:26
工業區活化正夯 投報潛在開發力
國內家電大廠因生產基地移至海外,近年紛將利用率降低的工廠出售,除成為家電廠商挹注獲利的金雞母,也讓建商或壽險公司嗅到商機,其中壽險公司主要著眼收租效益,建商則考量可將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或商業區土地推案。
- Nov 29 Tue 2011 12:05
大龍峒公宅一房型夯 中籤機率如樂透
台北市首棟公營住宅-大龍峒公營住宅昨天受理申請截止。根據北市府都市發展局統計,共吸引1101人登記申請,其中又以「一房型」最熱門,共有946件。
- Nov 29 Tue 2011 11:14
捷運用地強拆遷 居民濺血護家園
新北市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工程開工在即,被列為機廠用地而長期抗爭的新店十四張居民,日前收到市府發文,要求「本月底前搬離,期限內未搬走將喪失補助資格」,引發居民不滿,上百人昨到新北市府抗議,高喊:「捍衛家園、還我居住權」!過程中與警方爆發肢體衝突,造成多人掛彩。
- Nov 24 Thu 2011 17:36
失眠飲酒大醉恐壓神經 按摩可改善
天氣變化大,中醫師建議,有失眠困擾的民眾可以透過中醫藥膳調養之外,也可以自行簡單穴位按摩,慢慢改善狀況;一般人以為睡前喝酒可助眠,但曾經有人大醉入眠後,一覺醒來卻因為壓迫神經,導致手部癱瘓。
- Nov 24 Thu 2011 16:41
戴隱形眼鏡泡湯 無紓壓反傷眼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經常配戴隱形眼鏡,當鏡片造成脫水乾硬時,易造成角膜破損,只要傷口遭到綠膿桿菌的感染,兩三天後,若角膜嚴重化膿時,需要接受眼角膜移植,才能重見光明。
- Nov 24 Thu 2011 16:11
工業區更新 吸投資 3年產值增千億
南投縣副縣長陳志清23日陪同行政院長吳敦義出席「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更新成果發表會」,吳院長致詞時肯定中小企業在數十年歲月中,對台灣經濟的卓越貢獻外,也期許在立法院的支持下,創造更好、更方便、更進步的工業區,讓廠商有更好的發展環境。會中也頒獎表揚廠商自主更新貢獻獎,及工業區更新工項評比獎項。
- Nov 23 Wed 2011 15:38
無薪假效應 精神科求診增2成 運動可紓壓
景氣低迷,企業掀起無薪假及裁員潮。醫師發現,無薪假引發的焦慮已衝擊到民眾健康,從九月至今,因職場壓力到精神科求診的上班族明顯增加了兩成。一位業務員甚至刷卡百萬紓壓,被家人強制送醫;企業主管也不好受,一位總經理壓力大、熬夜又失眠,牙齦腫痛流血、口臭,演變成嚴重的牙周病。
- Nov 23 Wed 2011 10:12
立院三讀:中低收入生半工讀 學雜費可減免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社會救助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廿五歲以下子女就讀空中大學、高中以上進修學校、夜間部,如果半工半讀,不因其工作收入而影響他們申請減免學雜費的權益。新制實施回溯至今年八月一日,也就是本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部估計約有一八○○名新生受惠,所需經費約七五○○多萬元。
- Nov 22 Tue 2011 21:07
兒虐再添一案? 9月男嬰重創命危
台中傳出疑似兒虐案。一名九個月大的陳姓男嬰,頭部重創送醫,醫院診斷顱骨骨折,手術後依舊命危。院方通報家暴防治中心,檢調介入查察。由於嬰兒臉上有瘀傷,父親承認是他捏傷,市府社會局認定構成兒虐,聲請緊急安置。(寇世菁報導)
- Nov 22 Tue 2011 17:40
線上看屋 破解陷阱 免成冤大頭
房仲業調查,網路看屋發展10餘年,6成消費者買屋前會上網找房子,但半數網友不滿意房地產網站提供的服務。由於網路資訊零散,要找到理想房屋,至少得花3個月。
- Nov 22 Tue 2011 14:29
天外一杆砸死人 屋主判拘役50天
家中陽台欄杆鏽蝕,小心吃官司!桃園一名菲律賓籍外勞,今年6月外出時,卻遭6樓一根腐鏽欄杆砸中頭部,急救3天後不治;法官以6樓屋主有疏失,以過失致死罪嫌,判處屋主拘役50天,但得緩刑3年。
- Nov 21 Mon 2011 17:27
建教機構違規多 擬修法保權益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今天說,教育部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組專案小組,抽查50家招收建教生事業單位,違反罰則部分有30家,違規率達60%。
- Nov 21 Mon 2011 13:32
驚!出租公寓有炸彈 住戶安全受威脅
「洗衣間有炸彈!」雲林縣虎尾鎮一處出租公寓廿日清理公用洗衣間時,赫然發現窗戶上的塑膠袋內有四顆土製炸彈,警方獲報後出動防爆小組將炸彈帶至偏僻處引爆,並針對住戶及轄區有槍炮前科者進行過濾調查。
- Nov 21 Mon 2011 08:50
地上權標售降溫 地上權住宅 適合三族群
國有財產局本月底將釋出12筆國有地上權公開標售案,總面積達6.8公頃,依公告現值換算總標售金額27.64億元;今年房市與景氣雙雙低迷,房仲業者預期,搶標熱潮將不復見。
- Nov 19 Sat 2011 14:18
家長做榜樣 邀兒同戒菸 成功機率高
方姓高一男同學,從小就看著爸爸吸菸,可說是天天與二手菸為伍。後來更發現男人間,如果沒吸菸談事情好像太遜了,因此也跟學會吸菸,方姓同學的爸爸知道後,不但沒有阻止,甚至還叫兒子幫忙買菸。
某日,方姓學生和同學、堂弟共四人,在自己就讀的學校操場吸菸,不料被少年警察隊執勤員警巧遇,警方追查下得知,原來方姓同學會吸菸是跟爸爸學來的,並查出菸品來源是向雜貨店購買。
當天方姓同學的爸爸被警方告知兒子在學校吸菸的事實,而方姓同學的爸爸事後也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警訊,不時有咳嗽的情況,就醫後才發現自己的肺功能極差,才趕緊透過醫師轉介到衛生局開辦的戒菸門診戒菸,並邀兒子一起戒菸向菸說不,成功戒掉手中的菸。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依據菸害防制法第13條規定,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十八歲者。像是雜貨店供應菸品給方姓同學,依規定可處1萬以上5萬以下罰鍰,如果方姓爸爸有提供菸品給兒子,也一樣罰1萬以上5萬以下罰鍰。
※新聞內容由臺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UHO新聞部記者陳茂軒)
學爸抽菸耍帥被逮 父子同戒菸
台中一名方姓高一男 學生,從小看著爸爸抽菸,以為男人邊吸菸邊談事情才叫Man,慶祝17歲生日當天,與同學、堂弟等人在學校抽菸被逮,爸爸得知後邀兒子一起成功戒菸。
台中市衛生局指出,依據菸害防制法第13條規定, 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就算是方姓高中生的父親請兒子抽菸,一樣得處以新台幣1萬元以上、5萬 元以下罰鍰。
衛生局表示,這名高一男同學,個性及長相都像極了爸爸,從小看著爸爸吸菸的他,可說是吸二手菸長大的孩子,高一男生以為男人間,沒吸菸談事情好像太遜 了,因此也跟著學會吸菸,以為這才叫Man。
方姓高中男生的爸爸得知兒子也學會抽菸後,只提醒他少抽一點,甚至有時還叫兒子幫忙去買香菸。沒想到這名高中生在17歲生日當天,邀同學在就讀的學校操場抽菸,堂弟看到後也好奇地要了一支菸學抽,被巡邏的少年警察隊執勤員警當場逮到。
員警得知原來方姓高中生的抽菸習慣是學父親,且查出菸品來源是向雜貨店購買,當警方告訴方父後,方父低著頭默默不語。事後也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警訊,不時有咳嗽的情況,就醫後也證實肺功能變差。
方父透過醫師轉介到衛生局開辦的戒菸門診,並邀兒子一起戒菸,父子倆經過3個月努力,終於成功戒掉菸癮。
台中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依據菸害防制法規定 ,賣菸給方姓男學生的雜貨店已觸法,而方父若請兒子抽菸,也一樣得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中央社記者陳靜萍)
- Nov 19 Sat 2011 13:04
房價高 購屋真難 有殼族越來越老
追不上房價,有殼族越來越老,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過後,央行降利率、遺贈稅率降至10%、台商鮭魚返鄉置產等利多,房價不斷攀高。
- Nov 18 Fri 2011 17:26
空屋率高 學者:籲提高租屋市場 創雙贏
主計處調查的空閑住宅,是指無人經常居住且不供其他用途的住宅,包括建商未售出的成屋及餘屋,與擁有第二棟以上未經常居住的住宅;去年底大規模抽樣訪查,每戶至少按三至五次門鈴,加上訪查周遭鄰居,才確定該戶有沒有人居住。
內政部營建署近四年來,也有住宅空屋資訊調查,調查方式是將台電用電度數低於20度的戶數視為「低度使用住宅」,營建署調查出的空屋率每年都在11%、12%左右,變動幅度不大。(經濟日報/徐碧華)
改善交通 嘉惠通勤一族
行政院主計處剛發布99年普查資料,台灣自有住宅超過八成,各縣市又都有一成以上住宅是空閑住宅,兩個數字都是超高水準。在家鄉不容易找到工作,一旦離鄉就成了居住上的弱勢。
政府推動居住正義,不是單蓋國宅那麼簡單,須有其他配套。經建會要讓家有產業,年輕人不必離鄉背井,可以在地就業。外來人口多的地區,就必須延長交通動線,在較低價的土地上,增加住宅供給。
台灣有156萬戶空閑住宅,而且普遍分布在各縣市,應該不會租不到房子住。自有住宅比率持續攀升,廣義的自有住宅比率已高達83.9%,只有約一成五的人住的房子不是自家所有。
然而,真正問題出在,擁有房子的區位與工作地點不能搭配,營建署副署長許文龍說,空閑住宅分成兩類,一種是有錢人買來投資保值,一種是離鄉工作後,原來在家鄉的住宅不易脫手,只有空著。(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開藥方 出租空閑住宅 創造雙贏
空屋率近兩成每年浪費1,500億資金,學者籲透過租稅手段鼓勵租給弱勢族。
台灣房地產市場多年來一直有「不患寡、患不均」的問題,大批無殼蝸牛買不起房,但近幾年新落成大樓、點燈率多半不高,顯然買方多為投資客。主計處最新調查指出,台灣空閑住宅率接近兩成,驚人的數字正是反應此問題。
為解決高房價,政府推出增加房屋供給量的措施,包括合宜住宅、社會住宅及現代住宅等,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政府住宅系列雜亂無章,最好藥方應是降低空屋率,增加空屋出租誘因。
主計處最新公布99年普查結果,全台空閑住宅率、也就是無人經常居住的住宅數占住宅總數的比率,高達19.3%,戶數是156萬戶,相較十年前調查的122萬戶,增加34萬戶,空閑住宅率提高1.8個百分點。
空屋問題有多嚴重?只要實際看過房子,就能感受到。大台北兩、三房產品,幾乎都是裝修過、投資客倒出的貨。最知名的莫過於曾被央行點名的「三黃一劉」。
這些投資客多偏好買進兩、三房產品,裝潢後再加價委賣。當然,這些房子,都是空的,常要轉手好幾次後,才會流入真正自住客手中,價格墊高好幾成。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指出,台北都會區房市並非「供不應求」,而是空屋和餘屋量,居高不下,投資客拚命買房,撐起房市「假性需求」。建商為追逐獲利,房子愈蓋愈多。以156萬戶空閑住宅來看,若每戶抓500萬元、年利率2%計算,每年有高達1,560億元的資金浪費在房地產。
增加供給 照顧租屋族群
莊孟翰說,政府現在辛苦找地興建合宜住宅、社會住宅,有一天都會停止,因都會區已無多餘土地可供開發,提供住宅量也有限。政府應做的是,制定鼓勵屋主將空屋出租的政策,同時可降低空屋率、擴大租屋市場、照顧租屋族群,一石二鳥。
現在房價漲幅遠高於房屋持有成本,導致屋主沒有意願將房屋出租。莊孟翰開出藥方,建議未來應逐年提高「第二屋」地價稅、房屋稅,同時提供稅負優惠減免,讓出租房屋給弱勢族群的屋主,可少繳房產持有稅,增加空屋出租誘因。
張金鶚表示,政府應提高租屋市場經濟規模,仿效崔媽媽基金會這樣的第三部門,成立官方的租屋公司,作為租屋者和屋主中間的媒介,提高租賃雙方品質,增加屋主出租房屋意願。
他說,政府對於整體住宅政策,全部推給建商去BOT(興建-營運-轉移),只想白吃午餐,根本沒有負起責任。如合宜住宅,雖規定十年內不得轉賣,但只是拉長少數人得利時間,仍有房價被炒高的危機,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過去國宅的人頭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陳乃綾、徐碧華/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