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家電大廠因生產基地移至海外,近年紛將利用率降低的工廠出售,除成為家電廠商挹注獲利的金雞母,也讓建商或壽險公司嗅到商機,其中壽險公司主要著眼收租效益,建商則考量可將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或商業區土地推案。

全球資產專案經理王維宏指出,過去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或商業區的案例,像台北市有遠雄在內湖西湖工業區的工三土地,捐地回饋後,在2007年順利變更為住宅區,並推出建案上林苑。

新北市案例更多,像是宏璟建設在土城中央路的商業區土地,以及同路段永豐餘賣給皇翔建設的土地,近年都已由工業區變更為商業區使用。

去年味全以百億元買下三重新燕紡織舊廠萬坪土地,同樣有意循都市計畫變更路線進行整體開發,可見工業區土地資產活化的浪潮正熱,王維宏預料,明年這種情況方興未艾。

國內老牌家電廠商,除了大同之外,像是聲寶、東元、歌林、三洋電等廠商,早期因為生產製造需求,在新北市的都建置大批工業廠房,但隨生產基地外移至海外,原本在新莊、板橋、土城、中和等傳統工業區的廠房利用率都不高。

近幾年大台北地區房價明顯上漲,也讓老牌家電廠商紛紛相中這些舊廠房的土地開發價值,將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或商業區,透過出售土地或合建的方式重新開發,成為家電廠商挹注獲利金雞母。

永慶資產管理統計,今年市場上成交超過10億元以上的廠辦、純辦大樓已累計達18宗,為歷年最多。單以壽險業投入商用不動產金額,就逾450億元,投資比重相當高。

以近日大同公司標售北投廠土地為例,由富邦人壽以69.54億元標下,永慶資產管理協理黃增福表示,大同北投廠地段位置佳,又具備都更改建題材,未來開發增值潛力大,且在等待都更、用地變更的期間也仍有穩定的租金收益。(工商時報 記者馬婉珍/台北報導)

工業住宅氾濫 監院糾正內政部

工業住宅氾濫,監察院指出,工業住宅本屬違法,但政府卻放任建商興建作為住宅使用,致買賣糾紛層出不窮,昨天糾正內政部,要求儘速檢討工業區容許使用項目的適法性,並督促落實違規清查,對正在銷售廣告的建商也應加強查處,杜絕不法。

此外,由於住宅外觀與工業和商業用途相去甚遠,對於相關單位和地方政府事前未透過建照或使用執照來把關,事後又未積極清查,監察院也表示,其中有無官商勾結、迴護包庇等情事,內政部也應轉請法務查明依法處理。

建商作弊 廠辦變住宅

監委劉玉山等人指出,目前的工業住宅多數位於都市計畫乙種工業內建築物,登記為廠房使用或建築物的主要用途登記為一般商業設施使用,但實際上卻做為住宅用途。

工業住宅的氾濫主因為民國90年台灣經濟衰退,為活化閒置的工業區,內政部在91年修訂「都市計畫法台灣省施行細則」第18條,放寬可以作為一般服務業、事務所等商業用途,因此建商即以該名義申請建照,再興建為住宅對外銷售。

違法 可勒令拆除改建

劉玉山表示,如果建築物用途與當初申請目的不同,根據都市計畫法和建築法的規定,可以裁處6萬以上30萬以下罰鍰,並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並可處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但至今只有去年桃園縣政府以違規使用裁罰誠泰開發公司15萬元,並要求停止非法使用、限期改善。劉玉山指出,主因為這些建築多為集合式社區型態,各地方政府在查處的人力、認定標準等方面有困難,無法全面稽查。

為解決問題,部分地方政府索性寬讓建商在回饋一定比例土地後,可讓工業區變更為住宅區,新北市甚至同意讓建商先在工業區建住宅銷售,再變更為住宅區。不過這種作法具有公平性爭議,位於新莊副都心附近原小美公司廠房的新莊悅群,就遭內政部打回票。

監察院認為,工業住宅本屬違法,相關主管機關應有效管理、嚇阻及查處,不能放任工業區土地興建住宅。如果認為該工業區的劃設已不符發展現況,應依法辦理變更。(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工業區更新 吸投資 3年產值增千億

張金鶚都市更新九堂課 破除都更六大迷思

台中軟體園區 落腳大里 帶動龐大商機

建商捐公園 為工業區變更 非響應綠美化

工業用地供需資訊服務網 新北市即將上線

工業住宅氾濫 癥結在執行 不是法規

工業住宅違規 工業區豪宅亂象 監委促徹查

豐洲工業區 聯外道路豐工路通車 加速園區開發

到《工業區活化正夯 投報潛在開發力》的永久網址

arrow
arrow

    ea003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