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打炒房 排除八大類
為免奢侈稅重棒揮出傷及無辜,財政部指出,奢侈稅草案中將詳列八大類排除項目。其中,限都市計畫內的建築空地才在奢侈稅課徵範圍之內,將打擊火力集中在都市炒地的投資客。為避免逃稅漏洞,雖然短期轉賣繼承不動產免繳奢侈稅,但短期轉賣受贈不動產,就要繳交奢侈稅。
奢侈稅成為政府展現打炒房決心和促進租稅公平的指標,關係到年底立委和明年總統大選的成敗,財政部展現超高行政效率,經過周末趕工,奢侈稅草案完成,預計今日將草案送達行政院,並轉呈各部會,在周四院會召開時討論。
財政部官員指出,奢侈稅草案中關於打炒房的部分,訂出短期出售不動產不用繳奢侈稅的八大項目,包括
一、自用住宅;
二、非都市計畫區域內土地;
三、都市計畫區域內免徵土增稅等標的,例如農地、公設地;
四、政府交易物件;
五、被法拍或承受後拍賣的不動產;
六、建商首次出售建案;
七、繼承不動產;
八、其他。
財政部官員指出,在空地的部分,非都市計畫內的土地,將全數排除課徵奢侈稅,都市計畫內的土地,若原本依法移轉免徵土增稅,短期移轉也不用課奢侈稅。在受贈不動產的部分,雖然受贈者不用繳土增稅,但若短期將受贈不動產賣出,就要依成交價繳最高十五%的奢侈稅。
例如,子女名下已經有了自用住宅,父母另外贈送給子女一間非自用住宅,但不到兩年子女就把該非自用住宅賣出,在賣出時就要課奢侈稅。
財政部官員解釋,繼承不動產是沒辦法選擇的,對財產進行處理是合理的,因此賣出繼承而來的不動產不是炒作行為。但受贈者可以選擇要不要接受贈與,為避免投資客藉由贈與「過個水」來規避奢侈稅,因此短期賣出受贈的非自用不動產,還是要課奢侈稅。
中時 2011-03-07
奢侈稅打房,打到了誰?
為了明年的總統大選,也為了所謂的公平正義,奢侈稅極有可能在今年七月一日上路,儘管多數建商和房仲業者唉唉叫,但小市民關心的是:這樣的打房政策究竟有沒有效?房價一旦修正,回檔空間又有多少?
細看奢侈稅草案,坦白說,對於這個遲來的正義,我只能說台灣政府真的太溫和了。和新加坡的印花稅擴大到4年(也就是4年內轉手賣屋,都得課交易稅)相較下,台灣的奢侈稅只有兩年,口袋不深「菜藍族」型的投資客,也許會上緊發條,但口袋深的投資客,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三黃一劉」,只要牙一咬,忍個兩年過去,依舊是好漢一條。
更讓我訝異的是,這次打房居然將預售屋排除在外,根據財政部官員的說法,出售「預售屋」是屬於出售「權利」的一種,不屬於不動產移轉,因此,不加徵特種稅,而是以「交易市價」課徵財產交易所得的所得稅。
既然是改採所得稅,裡面就大有文章。官員解釋,假設屋主屬高所得者,綜合所得稅率為最高級距的40%,那麼,賣屋後總課稅金額就採40%來計算,遠比奢侈稅的10%到15%還要多。但問題是,如果屋主很懂得節稅,所得稅率為最低級距的6%,只要懂得低價吃貨,甚至多找人頭來節稅,短線交易後利潤遠在6%以上,還是十分划算。
其實,投資客不僅鎖定中古屋,預售屋更是他們的最愛。據我了解,大台北地區的預售屋,至少六成以上是由投資客買走,有的出手非常豪邁,一買新莊副都心和林口,就是五、六戶,他們打的如意算盤不外乎:先買先贏,把價格墊高,短期內再轉手賣給願意追價的一般民眾。
所以,針對預售屋,我認為,應該採取更嚴厲的打房政策,讓這些口頭上常說:「馬總統不敢得罪金主建商」的人,了解公眾力量的可貴。萬一真如這些投資客所言,屆時奢侈稅送交立院後,被打折打得七折八扣,那些不問蒼生、只問個人利益的立院諸公,相信一定會被選民唾棄。
至於這次打房成效會有多少?我認為,成交量會率先下來,議價空間也變大,特別是過去兩年漲幅驚人的新北市,價格會稍為回落,但畢竟台灣目前仍處於低利率時代,除非央行逐季升息,且房貸利率超過3.5%,才會給房市重重的一擊,否則,現在看來,房價最多小幅回檔,還談不上崩盤。
新頭殼 -2011-03-07
奢侈稅與房地產逃命效應
財政部規劃奢侈稅,針對炒房、高價奢侈品課重稅,使人心大振,卻也引發房市震撼。
就有業者表示,房市將出現「拋售潮」、「逃命波」。而目前財政部也有意設下「逃命線」,規劃可溯及既往、不溯及既往,以及一年後實施的3種不同版本,甚至是以「交易差價」、「交易總額」作為課稅基礎等,預計在立法院將會有一番激烈討論。
以香港去年11月推出印花稅為例,初期價量齊跌,今年則呈價量微幅齊揚的有趣情形,而國內奢侈稅該如何執行?未來房價走勢為何?相當值得深入探討。
訪談貴賓:
盧信昌(台大國企系教授)
莊孟翰(淡大產經系教授)
田大權(房產專家、大聲行銷執行總監)
主持人:聶建中(淡大財金系教授)
1.奢侈稅政策一出,未來富人購買奢侈品、炒房都將課重稅,此一措施立意如何?又該如何看待?
2.奢侈稅各界見解不一,也有直接課徵資本利得稅的主張?在執行面有那些困難?
3.營建股被打趴,房市流標,奢侈稅打房打對靶了嗎?還有那些配套措施必須建立?
4.香港印花稅的情形有可能在台灣發生嗎?房市未來長短期的趨勢為何?
5.政府近來打炒房、打囤房,而囤地問題是否該一併解決,又該如何配套執行?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