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與課稅脫鉤,建商表支持,馬英九總統日前在「黃金十年」施政願景中宣示,要推動居住正義,建構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並逐步推動不動產交易實價課稅。
立法院朝野今天(13日)經過冗長協商達成共識,在地政三法中增訂「以登錄的不動產交易價格資訊,在相關配套措施完全建立並完成立法後,使得為課稅依據」,強調實價登錄資訊將以區段化、去識別化方式供政府查詢,免除外界對實價課稅的疑慮。
對此,之前極力反對的建築公會全聯會表示,可以接受並支持,認為消費者疑慮可降低,預售市場開高價的情況也可望獲得改善;不過,先前贊成資訊透明化的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則發布新聞表示,新版本夾帶惡法,不只法條相互衝突,業者無所適從,未來更會是房地產資訊無法透明的最可怕殺手。
建築公會全聯會原本反對實價登錄,認為現行稅制下,實價登錄等同實價課稅,但在內政部同意另列但書,在配套措施未完成之前,實價登錄不得做為實價課稅依據後,全聯會理事長王光祥今天上午表示,公會支持此版本;王光祥說,多了這一條但書,消費者對課稅的疑慮稍可移除,對市場衝擊可降低。【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特稿】
觀察站/居住正義 伸張了嗎?
為落實居住正義,在馬英九總統強力指示下,實價登錄三法今天可望通過立法,不過,在多方角力下,硬把不動產實價登錄與課稅切割,日後上路後會出現什麼結果,殊難預料;居住正義是否因此得到伸張,更是一個大問號。
實價登錄最大的意義就在交易資訊透明化,讓買房子的人知道市場真正的價格是多少,不會因為資訊不透明,讓建商、屋主趁機哄抬,許多民眾期待實價登錄快點上路,原因就是希望房子不會買貴。不過,前提是這些資訊必須是正確的。
在國外,實價登錄和課稅都是綁在一起,因此只有透過稅賦,買方才會登記真正的實際交易,因為如果登記低了,日後得付出更重的稅,登記高了,則前一手賣方得付出更高的稅,也不會同意。
但現在硬把不動產實價登錄和課稅分離,雖有罰責,但不過3~15萬元,對屋主而,根本不痛不癢,大台北一棟房子一、二千萬元,出售動輒數百萬元獲利,如此罰責根本無法阻止投資客、代銷作假交易的念頭。
很多人把不動產實價登錄和房價下跌直接聯結,其實它可令房價下跌,但也能助漲。由於價格經由官方認証,景氣好時,大家看到價格上漲,會更勇於追價。反之,景氣不好,大家看到有人降價,也可能一窩蜂跟進,讓房價瞬間崩盤。
實價登錄上路後,市場價格波動勢必會超出以往,如果揭露的價格資訊仍不正確,對市場衝擊更大,離居住正義將可能會更遠。【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特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