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家長們可知道,孩子的聰明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寶寶的智商除了先天的遺傳外,其實後天環境及飲食環境,佔了很大的因素,也就是說寶寶的聰明與否,跟父母的教養方式及家庭環境息息相關,以下文章,我們一起來關心。
培養聰明寶寶,給父母的12個建議。
1、常常擁抱。
2、用心聆聽。
3、鼓勵他多運動。
4、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5、放棄完美主義。
6、笑口常開。
7、給他表演的舞台。
8、教導他關懷別人。
9、教導他解決問題。
10、有創意的讚美。
11、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12、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培養一個聰明的寶寶。媽媽們可以根據孩子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生理方面:
1.體格測評:生長發育曲線圖,動態記錄寶寶生長發育情況;利用身長體重比的數據,能衡量寶寶的生長是否均衡,指導父母及時調整餵養,及早預防肥胖及營養不良。
2.健康檢查:通過系統全面的健康查體,防疾病於未然;制定個性化健康指導方案,使寶寶健康成長。
3.加強大腦營養的補充。良好的營養是大腦發育的物質基礎,專家建議,為孩子補充腦營養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是選用富含DHA(不飽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食物。
媽媽們可以為孩子選擇特別添加了DHA營養素的食物,如樂百氏智酸乳益智奶等,讓孩子獲得足夠的DHA。
4.盡量引導孩子做各種運動。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腳,發揮其功能,促進右腦的發育。
5.運動發育:通過運動中寶寶的反射、姿勢以及不同體位,手及手眼協調的表現,發現是否有環境剝奪了寶寶的正常運動能力。
6.發育評估:通過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適應能力和社會行為的量表評估,及時發現寶寶發育是否均衡,並發現不足,及時調整干預措施,使寶寶平衡發展。
二.心理方面:
1.行為心理:觀察遊戲中的寶寶,發現他的認知、語言及社會交往等方面的表現,對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做綜合評價,並指導家長隨時調整自身及和寶寶的交往方式,順應寶寶心理髮育需要,使寶寶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社會適應性強。
2.多接觸外部環境:帶孩子感受大自然,認識各種事物,讓孩子接觸豐富多彩的景色,充實精神生活,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培養他們的娛樂性和趣味性。
3.儘早地促使孩子音樂細胞的產生:音樂細胞的培養可促使右腦更活躍,有助於形象思維和創造潛能的開發。
4.社會成熟度:通過獨立生活、運動、作業操作、交往、參加集體活動及自我管理的量表評估,及時了解寶寶的社會生活能力,尊重寶寶個性發展的同時,使得寶寶獲得更強的社會生存能力。
開發幼兒智力的三大誤區
一.忽視兒童生理成熟度
❤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有先後次序的,早期教育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訓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 過早和過晚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我們都知道狼孩兒、豬孩兒的故事,他們就是因為錯過了語言和社會規範等各種智能開發的時機,所以,即便科學家提供良好的條件,也不能使他們趕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平。
❤ 而過早的開發孩子的某種智能,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對此,家長朋友應該了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識。
二.學習狹隘化
❤ 談到學習,許多人就想到學校裡坐在課堂上聽課,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識。這種理解未免過於狹隘和刻板了。
❤ 人們在生活中用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識是課堂之外學到的,比如交往的常識,心理調節能力,如何應變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經驗和潛規則等。
❤ 課堂上的學習僅僅是學習的一種,並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種,課堂上的學習可以讓我們得到高分,可以讓我們進入名牌大學,可以讓我們在進入人才市場的時候有一張鍍金的入場券。
❤ 然而,它僅僅是入場券,究竟如何打開局面靠的是我們在課堂之外練就的本領和走出學校之後學到的知識。
三.重結果輕過程
❤ 其一,快樂比結果更重要。孩子從過程中獲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應態度,比孩子所學的具體的結果更重要。
❤ 孩子沒學多少東西,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喜歡學習、喜歡知識,這種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 一些功利心很強的父母,總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學有所成,比如背唐詩、記單詞、學數學等,可謂去本求末。
❤ 其實孩子多背幾首唐詩,多識幾個漢字,這一丁點優勢很快就會消失,長遠來講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假如孩子因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對學習產生抵觸感,就更因小失大了。
❤ 其二,孩子從過程中得到的鍛煉比結果更重要。對於嬰兒來言,看到比看懂重要,聽到比聽懂重要,感官知覺是智力的先導,即便孩子不能理解,或者說記住的東西很快忘記了,背過本身是重要的,這個過程已經會對孩子智能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文章來源:99健康網、中國早教網、搖籃網、育兒百科
延伸閱讀:
寶寶智商高 教你把「聰明」培養出來
寶寶血型性格教養方式全解析
右腦開發黃金期 十招啟發孩子右腦
正確擁抱寶寶 孩子更聰明
性高潮孩子更聰明 男人有訣竅(必讀)
正視現代孩子的「壓力山大」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欲複製或轉載文章,請記得註明出處【媽媽育兒百科】,謝謝^^
留言列表